图片
杨门单操太极拳的“抻筋拔骨”,特别强调“齐头并进”。“如遇短筋,必先耗之”,是“齐头并进”这项“炼”筋拳理的具体实操方法。这就提醒习炼者:在实操杨门抻筋拔骨的训练过程中,一旦遇到短筋,一定要用单式桩功行气耗筋,只有短筋的问题被解决,才可往下训练。万不可为追求幅度,遇短筋而强行过之。因为强行过之,必导致短筋处筋出槽。短筋处筋出槽,必在此处骨错位。骨错位不但会在错位处产生筋骨病变,而且还会在筋骨系统的“对称”处产生错误筋骨代偿。筋出槽、骨错位,“对称”处错误筋骨代偿,这是当下武术习练者最常见的“拳病”。
所以说,片面追求腿抬多高、腰下多深、单腿叶问蹲有多“漂亮”等表演效果,却未做到各条主干大筋的“齐头并进”而强行越过短筋,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错误训练方法。
另外,当代人在筋骨训练过程中,所产生的“筋骨齐鸣”现象,并不是真正的筋骨齐鸣,反而恰恰是“短筋”的显现,这就需要我们把“进度”停下来,用行气单式桩功的耗筋,来先解决短筋问题。这绝对是一件好事情,因为我们训练的每一条筋路,必须从最短的筋开始。真正的筋骨齐鸣现象,只能发生在开出整筋以后,并且已经炼出非常高水准的整劲阶段。
“抻筋拔骨”的训练进入到某个关节部位时,如果被开关节疼痛,说明此处筋没被气打开,应回头用基础入门行气单操或气行单操将其打开。但若此时强开此关节,筋必会出槽,骨必会错位,后患无穷。待筋真被打开时再开关节,非但被开关节处不疼,此时塌筋提气还会立现出“部分整筋感觉”。
切记:唯有出真整筋,方可出真整劲。太极拳无论养生搏人,整筋整劲加之搭手横劲分阴阳,永远是第一法则。
反之,而丢开整筋和整劲,只知强开局部关节处之短筋,按杨门单操老前辈所说:“好端端的身体被练成一段一段,晚年必疾矣!”
作者微信号:fjks-tjss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多多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-上海配资网-股票如何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