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 年的南京江东门外,寒风如刀,卷着残云掠过刑场。五位国民党军官模样的人被推搡着站定,死亡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。其中一人昂首挺胸,目光穿透凛冽的风,直直望向远方,他便是赵良璋。当冰冷的枪口对准胸膛,他突然振臂高呼:“共产党万岁!” 那声音在空旷的刑场上回荡,带着一种穿透生死的力量,让人忘了他曾是国民党空军的上尉参谋,只记得他是我党地下组织中一位果敢决绝的战士。
1921 年,赵良璋出生在江苏六合一个贫苦家庭。彼时的中国,北洋政府统治下乱象丛生,社会动荡不安,百姓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。尽管家境贫寒,赵良璋却对知识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求。十岁时,他就能吟诵诗文、对答如流,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 “小才子”。生活的艰辛没有磨灭他的求知欲,反而让他更加刻苦,渴望通过知识找到改变命运、拯救国家的道路。
18 岁那年,赵良璋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国民党空军学校,成为一名战斗机驾驶员。他天赋出众,训练刻苦,很快在同期学员中脱颖而出,赢得了赴印度深造的机会。本以为能在异国学到先进技术报效祖国,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。在美国教官眼中,中国学生仿佛低人一等,歧视与高傲的态度如影随形。赵良璋骨子里的民族气节不容侵犯,他一次次挺身而出,用有理有据的辩驳和坚定的行动,维护着民族的尊严。
展开剩余60%亲眼目睹的不公让赵良璋深刻意识到,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刻不容缓。他毅然中断学业,回到国内,可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腐败现象却让他大失所望。昔日报国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,他感到力不从心,却从未放弃寻找真正能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道路。
在迷茫中,赵良璋开始结交军中的爱国青年,阅读大量进步书籍。他以笔名 “野雪” 创作歌曲,《假如我为真理而牺牲》等作品像火种一样,点燃了许多同龄人心中的热情,呼吁大家一同为理想而奋斗。抗日战争的爆发,让共产党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,他们对日坚定抵抗的态度,让赵良璋沉寂的心再次燃起火焰。抗战胜利前夕,他以探亲为名,秘密前往重庆,一心想通过中共驻重庆办事处奔赴延安。在他看来,只有共产党,才能带领中国走出水深火热。
重庆的地下党组织热情接待了他,了解到他的背景后,建议他留在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工作。赵良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,他深知这项工作的危险,却更清楚其重要性。回到国民党军队后,他将一份超过两万字的国民党空军内部情报交给党组织,字里行间都是他对革命的赤诚。
1946 年初,国民党在北平成立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,身为上尉参谋的赵良璋迅速与当地党组织取得联系。他利用职务之便,提供了诸多关键情报,为我党解放华北的战斗扫清了不少障碍。1947 年,赵良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可这份荣耀并未持续太久。同年,中共在北平的地下情报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坏,赵良璋的身份也随之暴露。
被捕后的日子里,审讯室的灯光格外刺眼,国民党特务用尽手段,想从他口中套出更多机密。但赵良璋咬紧牙关,任凭酷刑加身,始终守口如瓶。与他一同被捕的同志也同样坚贞不屈,他们直言不讳地告诉审讯人员,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早已失去民心,蒋介石的末日不远了。
1948 年 10 月,赵良璋和其他五位战友被冠以 “共匪间谍” 的罪名,押赴南京江东门外刑场。临刑前,他写下绝笔信,字里行间没有丝毫后悔,满是为真理献身的勇气和信心。枪声响起,这位年仅 27 岁的英雄倒在了血泊中,可他那句 “共产党万岁” 的呐喊,却久久回荡在天地间。
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 赵良璋和战友们用生命践行了这句诗的内涵。他们曾是国民党军官,却选择了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;他们身处险境,却从未动摇对党的忠诚。他们的铮铮铁骨,将永远被铭记,他们的精神,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。
发布于:河北省金多多配资-股票配资注册-上海配资网-股票如何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